行业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建筑工人产业化”:为了数千万产业工人“华丽”转身
来源: 时间:2019/03/18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必不可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全国两会上,许多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加强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推进建筑工人产业化已是当务之急。

转型需求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全国各类建筑企业已超过3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5530万人。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劳动用工行业,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转型需求。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2017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在四川、河南两省开展了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建筑工人距离产业工人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一线建筑工人普遍缺乏技能培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建筑工人大量存在,且人员老龄化、用工短缺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与建筑业逐步迈向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不匹配有关,偏于低端的劳动力已无法满足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并强认为,大量农民工以劳务企业单纯用工形式存在,人员素质及技能提升以及社会政治地位、家庭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项目总承包和工业化建造带来了较大制约。

不仅如此,加快建筑工人产业化也能更好地发挥建筑行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会长沈德法表示,多年来,建筑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届毕业生就业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上升到宏观政策层面,提出要扎实做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这让加快推进建筑工人产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技能的N种方法

怎样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适应不断升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全国人大代表、三箭集团油漆工班组长陈雪萍表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农民工进城获得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对于如何开展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代表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程并强认为,应该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大型企业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依托施工现场资源,采取建立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和专业机构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

“近年来,我国学历教育发展很好,但是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他表示,但学历不能代表技能水平,更不能取代职业培训。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表示赞同。她告诉记者,山东大学和很多企业都有继续教育方面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对在职人员进行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有些企业也会在具体项目的合作研发中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专项培训,实现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

当然,和其他培训一样,职业技能培训也面临着培训成果的认可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认为,应该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同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规定的职业工种推动建筑产业工人的职业鉴定。如,建立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库,发展以中高级技工为主的技工队伍,推动培训证书省际互认、行业互认等,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建筑技术人员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流。

让建筑工人有尊严

在谈论如何提升建筑工人技能的同时,许多代表也将目光聚集到了保护建筑工人权益的话题上。“农民工进城务工,挣钱是第一目的,如果连自身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提升技能和工程质量更无从谈起。”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认为。

众所周知,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直是国家和行业关注的重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曾多次联合其他部门对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曝光。今年全面实行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存在工资拖欠的企业,可提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比例,并将相关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

程并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在薪酬支付、保险缴纳、劳动合同签订等涉及建筑工人权益方面的监管力度,为建筑工人提供全流程法律援助和服务。同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氛围,通过职业技能比赛等各种形式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要进一步提升建筑工人市民化待遇,对优秀建筑工人建立更加开放、统一的户籍、社保制度,向建筑工人开放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等城市资源,使建筑工人能够更加积极地参加工作地的社会保险,让建筑工人能够有身份、有尊严。”沈德法建议,在国家层面完善建筑工人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建筑工人社保成本有效计量,破除城乡二元社保体系不能互通的壁垒,让建筑工人在参与城市建设中享受到城市社保的权益,真正实现“市民化”待遇,增强建筑工人的归属感和获得感。